第七届中国城镇供热高峰论坛圆满收官:数智赋能与低碳转型同频共振

来源:中国民商网-能源    作者:

2024-10-17 12:01:55

 

由华夏双创研究院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发展研究所主办、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中国城镇供热协会指导的“第七届中国城镇供热高峰论坛暨第十五届智慧供热与信息化管理论坛”,于10月14—15日在北京新青海喜来登酒店成功举行。论坛聚焦“双碳”目标与“新城建”背景下的行业变革,以“城镇供热低碳化和数字化发展”为主题,打造政产学研用深度对话与成果转化平台。

开幕环节中,住建领域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代表与到会嘉宾共同见证论坛启幕。与会各方一致认为,构建以低碳化与数字化融合为特征的新型城镇供热体系,已成为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本届论坛总负责人、华夏双创研究院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发展研究所理事贾萌在开场主旨中强调,本届论坛将以问题为导向、以场景为牵引、以数据为底座,面向“源—网—荷—储—站—端”的系统优化,形成可复用、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政策与路径专场围绕“碳达峰行动方案与碳中和路径”展开,与会代表从中欧供热行业转型经验、全国碳市场运行逻辑、能源结构演变与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进行系统阐释,提出以市场机制驱动与工程实践协同的“双轮”推进思路。在“双碳”目标约束与城市更新需求叠加的背景下,绿色电力替代、热电协同优化、储能与需求响应的协同应用,被视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发力点。

技术与应用专场聚焦“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智慧供热”,展示了云边协同架构、数字孪生平台、MPC/AI自适应控制、末端全动态温控、全网数字化测流与智能感知等创新实践。多位技术负责人分享了从算法到产品、从站控到全网、从模型到实网验证的成体系路径,强调数据治理、模型可解释性与运维闭环的重要性。与会代表指出,数实融合不应止步于局部系统优化,而要面向指标体系、组织流程与商业模式的协同变革。

管理与转型专场则从企业侧剖析了数字化升级的路线与难点。围绕“从信息化到数智化”的跃迁,报告聚焦企业级架构治理、流程重构、双核管理模式、投运维一体化,以及AI在客服、调度、风险预警中的落地效果。来自咨询机构与科技企业的实践案例显示,数字化要真正产生经营价值,需以精益思想为底盘,以行业Know-How训练“业务化的AI”,并在合规前提下实现数据资产化。

城市实践与低碳发展专场汇聚多地热力企业代表,系统展示了北京、承德、长春、天津、太原、泰安、郑州、大连等城市的智慧供热进展与经验。与会者围绕“精准管控、服务效能与用户满意度提升”进行深入交流,案例覆盖多热源联网、长输大温差、平台化服务、一体化调度等多种场景,呈现出“技术—流程—组织”协同演进的清晰轨迹。

论坛期间,同步设置展陈与技术对接区,面向参会单位开放解决方案与技术装备展示、城市/企业案例路演及一对一洽谈。多家机构围绕末端温控、智能感知、数字孪生平台、计量与碳监测、热泵系统集成等方向开展务实合作交流,促成一批场景落地与试点意向,助力供需精准匹配与成果就地转化。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论坛在组织与执行层面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由研究院与承办单位联合建立的数据看板,对注册、签到、互动、媒体传播与会后回访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统计和复盘,为《论坛数据与影响力评估报告》的形成提供了坚实基础;会务侧在安全、法务与合规方面建立“日清周结”的闭环机制,确保活动高效运转与风险可控。

作为本届论坛总负责人,贾萌统筹议程策划、专家遴选、跨组协同与质量把控,推动形成“主旨—技术—管理—城市实践—对接—发布”的闭环结构;在议题设计上,突出“系统工程+数字化治理”的双主线,兼顾示范城市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可复制经验,确保交流有深度、成果有抓手。业内代表表示,本届论坛兼具战略高度与工程深度,是近年来城镇供热领域一次高质量、强聚合的行业盛会。

据悉,论坛闭幕后,研究院将对征集的案例与建议进行再评审与完善,适时推出《会议纪要》《优秀案例与解决方案精选》《城镇智慧供热发展建议(2023—2025)》《论坛数据与影响力评估报告》等系列成果,持续跟踪合作落地与试点成效,以数据驱动、机制保障与平台化服务,助力我国城镇供热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编辑:濮欣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