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双节”临近:传统白酒承压,新酒饮成酒商新宠

来源:中国民商网-财经    作者:

2025-09-11 19:00:37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走进城市商超的酒水区,很容易发现一组反差鲜明的景象:曾经占据C位的传统白酒礼盒,如今被挪到货架内侧,而低度酒饮专区前,不时有消费者驻足挑选,有的甚至一次性拿两三瓶果酒、气泡酒放进购物车。

与此同时,在城市角落的烟酒店里,老板们却对着满仓的白酒愁眉不展,往年这个时候早该忙着补货,今年却连老客户的订单都少了大半。

作为消费品市场的重要板块,酒水行业的双节旺季向来是“晴雨表”,但2025年的这份“成绩单”,却让多数经销商难言乐观。行业数据显示,当前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已达900天,近六成酒企陷入价格倒挂困境,传统酒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

 

 

01 双节“冷场”:传统酒商的三重生存压力

2025年5月禁酒令新规落地,给依赖政商团购的传统酒商带来直接冲击。临近双节,不少经销商坦言,今年的经营难度远超去年“最差旺季”,库存、消费、渠道的多重压力,让旺季彻底没了“旺气”。

“量价齐跌”,利润严重挤压

当下白酒行业已进入“量价齐跌”的深度调整期,库存积压成为行业难以摆脱的“包袱”。据统计,上半年20家上市酒企存货规模突破1600亿元,渠道端的库存周转天数更是大幅拉长,不少中小经销商的库存周转已超行业平均水平。

更棘手的是价格倒挂现象的蔓延,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调研显示,华东、华南市场约60%酒企的产品出现出厂价与市场批价“倒挂”,渠道利润被严重挤压。

“去年双节还能靠老客户走些货,今年连一次性买五箱的客户都见不到了。”某市级烟酒连锁创始人无奈道,“仓库里的货周转天数已经超950天,比行业平均还高,像飞天茅台现在批价跌破1900元,以前卖一瓶能赚几十,现在卖一瓶亏一瓶,根本不敢囤货。”这种“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困境,让不少经销商陷入“不敢卖又不得不卖”的两难。

消费结构变迁,产品结构矛盾突出

中酒协《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指出,上半年市场动销TOP3价格带集中在100-300元、300-500元及100元以下,而500-800元价格带产品几乎成了“滞销重灾区”。

反映在终端市场,商超里的玻汾、微分子等光瓶酒被摆在过道显眼位置,而习酒等千元档产品则被低调陈列在货架角落。

消费端的变化更直观,“以前商务宴请至少要500元以上的酒,现在客户主动要求换成200-300元的性价比款。”某酒水供应链服务商观察到,今年大客户采购量同比锐减,普通消费者也多是按需购买,很少囤货,“经销商手里的高价酒卖不动,低价酒利润薄,有的甚至开始代理进口威士忌,想在细分赛道找机会。”

渠道乏力,场景萎缩

上述报告还提到,上半年仅21.1%的经销商实现客户数量增长,白酒消费群体萎缩已成行业共识。传统核心场景的下滑更明显:商务宴请需求持续收缩,就连相对稳定的婚宴场景也遇冷。

“春节后就没见过明显的旺季,五一销量也没起色,之前有客户订了30桌婚宴的酒,最后只来了14桌,礼金收了,酒却剩了一半。”某社区烟酒店老板透露,线下客流量下滑的同时,线上电商的低价补贴还在分流客源,“同款白酒线上比线下便宜几十块,老客户都问能不能按线上价卖,根本没利润空间。”

 

 

02 主动求变:传统酒商的破局实践

面对双节销售窗口期,多数经销商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围绕“清库存、调结构、拓渠道”探索突围,试图在困境中找到生存空间。

清库存:务实策略优先现金流

对酒商而言,双节的核心目标已从“冲业绩”转向“保现金流”。

为加快库存周转,各地经销商推出多样化促销:商超主打“买一赠一”,烟酒店搞“满减+捆绑销售”,部分连锁品牌还结合场景定制活动。

“我们对滞销超90天的酒做‘买二送一’,针对婚宴客户推‘订酒送婚庆布置’,虽然利润少了,但能回笼资金。”华东某市级连锁负责人说,他们还跟厂家协商库存调换,“把卖不动的中高端酒换成好走的大众款,至少能减轻资金压力。”

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虽无奈,却是当下多数经销商的选择:与其让酒在仓库里贬值,不如低价清仓保住现金流,为后续经营留余地。

调结构:锚定刚需与新酒饮

消费需求的变化,倒逼经销商调整产品结构。

一方面,针对刚需场景优化铺货:婚宴场景缩减高端酒份额,增加中端产品占比;家宴场景重点布局100-300元价格带的高性价比产品。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经销商开始关注新酒饮,尤其是能融入传统宴饮场景的品类,青梅酒品牌梅见就是典型。

“传统白酒度数高、口感烈,很多年轻人喝不惯,但梅见12度的酒精度刚好,酸甜口感男女老少都能接受。”某合作经销商提到,梅见在家宴、婚宴中很受欢迎,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断货,“它的周转周期只有2个月,比白酒快太多,不用压资金,今年我们在梅见上的业绩增长超120%,算是少有的亮点。”

拓渠道:线上线下协同补短板

线下客流萎缩,让经销商不得不拥抱线上。

不少之前只做线下的经销商,开始入驻美团、京东等即时零售平台,或尝试抖音直播、社区团购。

“一开始怕线上打乱价格体系,可线下实在卖不动,只能硬着头皮上。”河南某经销商说,他们把百元内的光瓶酒设为线上引流款,“先靠低价吸引客户,再引导复购其他产品,现在线上订单能占总销量的30%,多少能补点线下的缺口。”

这种线上线下协同的模式,还与酒企的年轻化战略形成呼应——部分酒企提供线上运营支持,帮助经销商快速上手新渠道,共同缓解线下压力。

 

 

03 新酒饮崛起:酒商从“卖产品”到“懂需求”的转型

 

当传统白酒深陷调整,新酒饮却凭借“年轻化、低度化、健康化”的特质逆势增长,成为酒商破局的重要方向。当前市场中,精酿啤酒、青梅酒、低度气泡酒三大品类表现尤为突出,为经销商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

啤酒行业整体收缩的背景下,精酿啤酒以“量价齐增”成为例外。据预测,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零售规模将达1300亿元,占啤酒市场的17.2%。

头部品牌金星啤酒,其在葡萄精酿啤酒基础上开发风味“中式精酿啤酒”,不仅线上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话题热度高,直播带货销售火爆;线下在烟酒店、餐饮店等渠道也铺货广泛,经销商主动合作意愿强,截止2025年6月初,其中式精酿产销量达到1亿罐。此外,五粮液等传统白酒企业也跨界布局,推出自有精酿产品。

对经销商而言,精酿啤酒的吸引力在于“高周转+高利润”,配年轻消费场景,动销速度快,部分产品利润率可达30%,远超传统白酒,因此成为不少经销商的跨界选择。

在果酒赛道,梅见的表现尤为亮眼。2025年1-7月,梅见青梅酒整体同比增长超20%,商超渠道增长45%,即时零售渠道增速更是高达86%,稳居低度酒饮头部位置。“现在消费者都认健康低度,之前上架过几款果酒都卖得一般,只有梅见口碑好,复购率高。”长沙某经销商提到,在永辉等大型商超,梅见已成货架调改的爆款,“今年我们靠梅见吸引了不少年轻客户,业绩增长比传统白酒好太多。相比其他低度酒产品,梅见的核心优势在于场景适配性,既能融入火锅、烧烤等烟火场景,也能适配家宴、小型宴席,12度的酒精度和酸甜口感,完美契合当下消费者对低负担、好入口的需求。”

低度气泡酒也成新热点,尤其是传统酒企的创新产品。会稽山“一日一熏”气泡黄酒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0.47%,通过产品优化和营销创新提升终端渗透率;茅台子公司推出的悠蜜蓝莓起泡酒,也凭借品牌背书获得年轻消费者关注。

这类产品主打“仪式感+低度数”,25-35岁女性是核心客群,适配生日聚会、下午茶等场景,虽目前规模不大,但增长势头迅猛,成为不少经销商丰富产品结构的补充选择。

 

对传统白酒经销商而言,2025年双节或许是“最难的旺季”,但对拥抱新趋势的经销商来说,却是“转型的窗口”。当年轻人举杯时,不再执着于“茅五泸”,而是更看重“氛围感、低负担、好入口”,酒水市场的游戏规则已悄然改变。

未来,酒商的核心竞争力将从“渠道掌控”转向“需求洞察”,能否精准把握年轻消费趋势,能否在传统白酒之外找到新增长点,能否从“卖产品”转向“提供消费解决方案”,将决定其在行业新格局中的位置。

这个双节不是终点,而是酒商转型的起点,唯有顺应趋势、主动求变,才能在新消费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新旺季”。

 

 

编辑: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