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九九七年夏季开始,迁西县乃至整个河北,整个燕山山脉都出现了严重旱情。
从一九九七年夏季开始,迁西县乃至整个河北,整个燕山山脉都出现了严重旱情。
记得当年秋天,我时任迁西县农委主任,陪同河北省林业厅厅长李兴源到各乡镇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及林业生产工作,李厅长是从塞罕坝走出来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我们都很尊重他!一天上午,我陪同他到东荒峪镇西荒峪村西山“万亩工程基地”考察引水上山工程,这个万亩工程是当年全国经济林现场会的主战场,规模很大,视野也很开阔。县财政投资110万资金建设了较大规模的水利配套工程,在山下打井,将水引到山上,在山顶上建了好几个大型蓄水池,再将蓄水池的水引到下面的围山转灌溉果树,我们对这项工程感到很满意,也很自豪。但当我们把这个工程的概况及投资情况介绍给李厅长一行后,李厅长许久没有说话,也丝毫没有赞许这项工程的意思。我正感到十分不解的时候,李厅长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在场的人提问:“这类工程投资太大,各级政府难以承受,能否考虑把山上的雨水收集起来?”
把山上的雨水收集起来?如何收集?现场的人不知如何作答。稍后大家就去参观下一个现场,这件事以后大家也就没有再做讨论。但李厅长的这句话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那个场景、那个语境、李厅长那个若有所思的表情……事后经常想起这句话!但如何才能把山上的雨水收集起来?如何才能利用?挡水坝?截流?无论如何始终百思不得其解!
一九九八年春季的一个周六下午,难得在家里休息,一个人懒在床上听电视。忽然,电视里传出“下面播送全国妇联在大西北推广的母亲水窖……”“水窖”两个字如雷贯耳!使我豁然开朗!那个年代我们农村家家都有的“白薯窖”,“窖”字的本意我们自然理解!把“窖”挖在山上,把水引到“窖”里,不就是集雨水窖了吗?哈哈…原来就这么简单!当天下午我就把时任迁西县农委副主任的刘庭会、高宗友和几位科长叫在一起,提出了研究设计“山地集雨水窖”的想法,大家都表示同意,并集思广益,确定了由高宗友牵头,由当时新能源办公室主任贠翠玲负责按新能源沼气池技术设计并建造一个6立方米的集雨水窖,同时还就如何选址?如何做引水道?如何建沉沙池?如何设计防冻层?如何设计清沙底等问题提出了技术要求,此外还确定了在庙岭头村东刘庭会主任自家围山转果园挖5个实验水窖,每个水窖从农委办公经费中补助500元等事宜。说干就干!有人员,有技术(新能源沼气池技术),有资金,很快就建成了。
在5个山地实验集雨水窖建成后不久,大概在1998年3月下旬,我们县降了一次30多毫米的雨,高宗友主任带着几位同志冒雨观察水窖集雨情况,当时有4个水窖集满,一个水窖集满60%左右,可以说集雨情况非常理想。第二天我们向时任迁西县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县长王宝兴同志汇报了5个集雨水窖的实验情况,并带着王县长到庙岭头现场实地考察集雨效果。王县长看完之后非常高兴,当天就到唐山市水利局向有关领导做了汇报,并同时口头提出希望市水利局给予该项目资金扶持的请示,市水利局领导也口头答应给予支持。
此后,我们又以迁西县农业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形式对山地集雨水窖的选址标准,建设标准,验收标准,管理维护标准等都做了详细规定。那个年代正是国家倡导退耕还林,我们县大搞荒山开发时期,又遇多年干旱,各级政府对集雨水窖项目都高度重视,特别是刘天堂同志任唐山市水利局局长期间,多次在迁西县召开现场会议,大力推广山地集雨水窖项目工程,连续三年市政府给予大量资金扶持,使全市集雨水窖总数达到350多万个,我们迁西县集雨水窖也达到一百二十多万个。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地方的集雨水窖也在正常使用,浇树、打药非常方便,深受广大栗农的欢迎和认可。
二000年夏末秋初的一天傍晚,我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一起来到滦阳乡小寨村北山山顶,接待唐山市副市长王元孝同志,河北省常务副省长郭更茂同志要来唐山检查抗旱工作,王市长是来提前踩点的,当时小寨村书记张贺联给王市长介绍了集雨水窖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后,我拿过话筒补充说:“山地集雨水窖是我县自己研发、自己设计、自己建设的一项水利工程,也是我们探索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型的一个试验项目……”我刚说到这里,王市长就对我的介绍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表扬,以致于在多年后的2003年春季政府换届时我调任唐山市林业局副局长,再一次和王市长见面时他当即就叫出了我的名字,并再一次对我当时介绍集雨水窖情况给予肯定和表扬!
也许正因为如此,两年后的2005年唐山市政府主管农业工作的副秘书长职位出现空缺,王市长在首先征求了市林业局局长樊晓青同志意见后主动向组织上提出把我从市林业局副局长调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协助王市长分管农业工作。其实我经常想,无意间我和当时农委的同志们一起设计和推广了“山地集雨水窖”项目,而我却从中得到了很多很多……
确切的说,“山地集雨水窖”项目非常适合我们迁西这样的林果大县,适合像我们迁西这样的山区县,适合我们迁西这样春季多干旱,雨季秋季雨水多集中的地区,适合把夏秋季雨水完整的储存到第二年春季缺水时使用。山地集雨水窖不仅投资少,见效快,而且管理费用、使用费用又非常低,省时,省力,省钱,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栗农果农的普遍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推广价值和经济价值。
大西北干旱地区“母亲水窖”解决了许多家庭的缺水用水问题,我们县的“山地集雨水窖”也很好的解决了山区果农浇树打药,秋雨春用,闲水巧用等问题。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郑重声明:民商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9 民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9046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