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民商网 >> 观点 >> 浏览文章

民营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力军——读胡德平《与时俱进的民营经济》的几点感受

来源:《中国民商》2022年11期  陈聚春 日期:2022/11/3 16:32:45

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胡德平所著的《与时俱进的民营经济》一书,对经济理论研究者来说,对广大民营企业家来说都很有价值。我拜读后受益匪浅,联想起平时身边年长同事对胡德平同志的高度评价,感悟良多。(一)我的老领导黄文夫同志推荐这本书时,我特意问道:这些文章是胡部长自己写的,还是秘书代笔?黄主任郑重地说:所有文章都是胡部长平时关注、思考的东西,都是他所感所书、亲自动手;胡部长参加社会活动时也都讲自己的话、亮自己的观点。从到工商联工作起,我就听身边的同事们经常谈起胡德平同志在工商联工作时的点点滴滴

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胡德平所著的《与时俱进的民营经济》一书,对经济理论研究者来说,对广大民营企业家来说都很有价值。我拜读后受益匪浅,联想起平时身边年长同事对胡德平同志的高度评价,感悟良多。 

(一)

我的老领导黄文夫同志推荐这本书时,我特意问道:这些文章是胡部长自己写的,还是秘书代笔?黄主任郑重地说:所有文章都是胡部长平时关注、思考的东西,都是他所感所书、亲自动手;胡部长参加社会活动时也都讲自己的话、亮自己的观点。

从到工商联工作起,我就听身边的同事们经常谈起胡德平同志在工商联工作时的点点滴滴。他为工商联事业谋划,为民营企业家发展鼓与呼,为机关干部成长进步操心,成就了工商联事业发展的辉煌时期之一。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原主席黄孟复在本书序言中说:“德平同志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和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时我与他共事多年,德平同志秉承家风,为人正直,有水平,有观点,敢于直言,我们合作很愉快。”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间。黄孟复主席的序言,既是挚友、同事之间的真实评价,更代表工商联干部对胡德平老书记的高度认可,蕴含着胡德平同志为民的情怀、做事的格局、为人的境界、渊博的学识和担当的气魄。当时的全国工商联在黄孟复主席、胡德平书记的带领下,同志们的荣誉感、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真的“爆棚”。仅举一例:当时机关很多特别是年轻干部都焦虑的住房难题,高标准得到解决。这与某些守摊子、当了一届啥实事没办的领导干部形成鲜明对比。

胡德平长时间做团结、服务、引导、教育民营企业家的工作,付出大量艰辛,取得不凡业绩。在离开现职岗位后,仍关心民营经济发展,不遗余力为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鼓与呼。机关干部在基层调研过程中,还有很多民营企业家在谈到胡德平等老领导时,包括一些没有和他交往过的企业家都心怀敬意,敬佩他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所争取到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实现在市场竞争中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伴随着全面改革开放的扎实推进,正是像胡德平同志一样的共产党人在各自岗位上的接续奋斗,推动国内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越来越好,实现了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在助力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伟大实践中,彰显了民营经济不可替代的生力军作用。

当一代领导,负几代责任。胡德平同志以自己的担当作为,赢得了同事们的好口碑,赢得了众多企业家的夸奖。这是我的第一点感受,权作“卷外语”吧,虽然难免挂一漏万,仍借此机会,略作表达。 

(二)

作为一本文章汇编,该书不仅有历史纵深感,还有现实针对性,加之在内容观点,文风、体裁等方面特点明显。初步梳理归纳起来,可圈可点处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真”——直抒胸臆、不蔓不枝,敢于直言、真实最有力量。

该书读起来能够让人手不释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敢于直言,讲真话、实话,层层剥笋、娓娓道来,没有那些言之无味的“假大空”辞藻,没有格式工整、押韵对仗“八股文”文风。可以说,这是著者人格魅力的映照,也是著者求真务实作风的外现,而且又不用秘书代笔,真性情、真思考,成就了真知灼见。敢说真话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其中的很多观点,坚持问题导向,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有的放矢,而非泛泛空谈。

我们如何对待历史,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可为镜鉴:“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正是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遵循,该书针对一些人对历史的“健忘”、一些人的“历史虚无主义”,在《一个健康的民族应保持历史的记忆力》一文中直言不讳告诫道,“如果整个民族对一段历史,对一个时态的记忆不清楚的话会更可怕,今后的方向恐怕也会有问题”;还意味深长地提醒,“有无健康的记忆力,有无清晰的历史记忆,也是中华民族生命力是否旺盛的一种表现。”不能否定自己的历史,当然也更不能忘记走过的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又比如,《农村的土地是农民的,要确保农民的权益》一文认为:“农村的土地资源是农民的,农民的土地价值首先不是价格贵贱的问题,而是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农民的生产资料、劳动对象、财富资源问题。”读完这些文字,颇有感慨。该书的这一观点,在以前乃至现在,都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基层很多政府官员,经常偷换概念,拿着“土地是国家的”作为借口、依仗,肆意侵占本该属于农村土地的农民的正当权益,致使当地出现大量矛盾、纠纷甚至案件,其根源就是由于地方政府没有认识到“农村的土地是农民的”这一核心问题。特别是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要想真正实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在“农村的土地是谁的,土地的受益谁享用”的问题上有旗帜鲜明的人民立场。

同样还有《警惕打着共享的旗号搞新的公私合营》一文,针对一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歧视的问题而疾呼:“做实业的民有公司在企业项目的立项、批地、贷款都存在着普遍的、不一视同仁的问题,这不就是歧视性的对待吗?这个极其危险的情况,连党中央、国务院都不回避……”这种直面问题、针砭时弊的态度,让人想起郑燮那句自题联: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警示我们:坚持好基本经济制度不走样,真的还需要清理思想上的藩篱、实践中的障碍。可以相信,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在第二十次党代会上再次得到宣示,必将鼓励民营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创新。

二是“新”——观点新颖,言别人所未讲

出版业中,对于“编者”和“著者”的区别是这样的:编者是把相关资料、材料进行梳理整理、印刷出书者,缺乏原创性;而著者则是“言由己出”,对相关文字拥有“知识产权”,属于产品创造。研读之后觉得该书个性鲜明,很多具有思想性、原创性的观点,可谓“发人之未发、言人之未言”。

如《应择人、择时、择地,建立政府授信额度的个人账户》一文针对我国货币一度超发严重的问题,为真正的启动内需,建议央行少印钞票,而择人、择时、择地建立政府授信额度的个人账户,最终目的是“通过这种方法让全民受益”。这其实就回归到了为民造福这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上来了。

再如,《以“相反相成”的观点看中美贸易谈判》一文,以对话访谈的方式,从哲学的视角,认为“中美经贸关系是一对‘相反相成’的矛盾”“中美两国的关系保持在同一性、统一性和一致性的矛盾的统一体中,是客观存在的一种长久的历史现象”等,为在波诡云谲发展的中美关系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思考维度,颇有新意。

还有,《陈独秀一个与时俱进的经济观点》一文给人以崭新的认知,改变了多数人对陈独秀认识上一贯的偏狭、单一的局限,既丰富了陈独秀的人物形象,又阐释了陈独秀的一个时俱进的经济观点:“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可以存在私人企业”。在当时的历史发展阶段,先贤尚且有这样的认识,更何况现在已经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研究结论对于当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长期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无疑具有积极的正向参考价值。正所谓,“知其本来,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三是高——立意高远,视野宏大

文章立意站位高,视野开阔,是我的又一个体会。该书文章成稿时间从2010年至2021年,在这个大踏步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阶段,无论是对国家、对民营企业还是个人,都非常重要。某段时间,舆论上对民营经济还出现了一些离经叛道的“杂音”“噪音”,比如“民营经济离场论”等。熟悉民营经济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正是有了改革开放,才有了民营经济今天的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民营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除了自身“练好金刚钻”之外,更关键的是工厂之外、企业外部的相关环境。该书内容的关切点,符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该书从民营经济作为内在的经济属性本身、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作为强国经济、富民经济、创新经济和活力经济生力军的高度来为民营经济立功立言。在论述过程中,虽然是为民营企业、为民营经济鼓与呼的,但并没有以民营企业代言人的身份来“发牢骚”“吐怨气”,没有就事论事,而是立足大时代讲好“小道理”。从胡德平同志对《中国民商》杂志创刊的寄语可以看出该书的行文气魄:“一本杂志要办得新颖独到,能顺应历史潮流,得风气之先,关键要有独到的办刊视角和对国运民生的关注。

这里我想到一个‘百年视角’的话题……”该书的文章,都体现了著者的这种思想、这种要求。

四是博——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信息量大

作为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参与者,胡德平同志坚持研究理论与参与实践并重。该书内容涵盖了转型时期的民营经济、合作经济、共享经济、农村土地改革、金融改革、科技、乡村振兴、双循环、走出去、大国博弈、历史人物、企业家精神等诸多方面,涉猎面广,信息量大。同时,对每一个话题、论点,既能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又能撷英集萃、侃侃而谈,逻辑清晰、论证严密,读后如沐春风、受益良多。全书很多问题其实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如何看待、如何对待民营经济今后的发展密切相关,虽然“看似左右而言他”,恰似散文的写作笔法,可以说是“形散而神不散”,但聚焦点都是围绕民营经济而展开,字里行间凝聚了著者对党和国家事业的赤胆忠心,对民营经济发展长期关注和浓烈的感情。

五是深——论证严密,思想深邃,论述深入

我在研读此书过程中,随时能感受到朴实的文风,深邃的思考,缜密的论证,没有某些“官样文章”的“客里空”。著者在研究分析问题时,秉持求真、较真精神,探究真相、溯本求源,不执于现成结论,不囿于圣贤观点,透露出一名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鲜明品格和求真务实的扎实作风。

如针对一直以来存在的所谓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的观点,作者用较长篇幅进行考证,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文本的翻译谈起,深入辨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论述的精神实质,确立起了“扬弃私有制”的重要观点。还有多篇文章,都是分别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展开论述,力求把话说透彻,把道理讲清楚。如《汉兴三诏》《一场静悄悄的产权变革——我国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深远意义》《市场经济下的合作经济(上)——延安的成功实践及对今天改革的参考意义》等文章,都分三个部分展开,条分缕析、层层递进,文章说得清楚,读者看得明白,无形之中增强了作品的含金量、可读性。   

(三)

胡德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进程的见证者,又是我国民营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起来的推动者、实践者,对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有着更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书中有一个关键词“人民经济”格外引起我的注意。该书在文中近10处谈到“人民经济”,还转述了毛泽东主席对“人民经济”的相关表述。在《我们的经济是人民经济》一文指出,“人民经济就是指所有的央企、国企,包括民企都是人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在为民、富民,强调“人民经济就是收益一定要惠及全民”。《我对“民商”的认知》一文指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不是别的,而是囊括了产权、分配和生产者三者之间关系的人民经济”,认为“共产党领导的经济建设也应是人民经济”,鲜明提出“人民经济的社会主义经济观”的重要观点等。

需要指出的是,胡德平同志所提的人民经济与此前某学者所说的“人民经济”,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是完全不同的。

我认为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其产品和服务都是最终惠及人民大众的,过去为了实现全面小康作出了贡献,今后还会继续为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该书中的“人民经济”的观点我是完全赞同的。发展经济为了人民,人民是经济主体的所有者,是经济成果的享有者。坚持人民立场,让“人民经济”走向社会大众,成为普遍共识,让民营经济、国有经济同心携手、同频共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强大的支撑力量和强大基础,才是国家之幸,人民之福。

作者单位:全国工商联

(责任编辑  江珊)



(责任编辑:李耀五)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2024年09期
期刊试读
2024年09期

郑重声明:民商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9 民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9046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