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民商网 >> 观点 >> 浏览文章

民营经济的坚定支持者——浅析胡德平同志《与时俱进的民营经济》一书

来源:《中国民商》2022年09期  戴荣里 日期:2022/9/13 16:22:06

作为一个具有历史观的学者,作者胡德平先生认为“史料的采用不应以个人好恶而任意裁剪取舍”。

有一位学者,二十余年来,对民营经济始终报以关注的眼光,条分缕析理论脉络,仔细观察实践动向,并时常发表相关文章;有一位领导,无论在什么位置,始终对民营经济报以宽容之心,并常以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爱护的眼光,看待民营经济的过去和未来;有一位研究曹雪芹的大家,善于比对大观园里的经济人物和现代经营的关系,用其生花妙笔给读者提供全新的思考;有一位出生在延安的老同志,始终没有忘记延安基因、红色传承,喜欢把党的作风呈现在当下,让读者反思……上述种种,如果汇聚在一个人身上,一个和蔼可亲、思想多元创新而又意志笃定的形象就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我近期阅读《与时俱进的民营经济》所获得的感受。作者胡德平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富有思想开拓性的学者。

认识胡德平先生是在红学会上,胡德平先生的发言具有鲜明的学者特点。参会前,曾经认真读过其梳理曹雪芹家史的一本书。在这本书里,胡德平先生采用洞幽烛微的学者求证方式,“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对西山一代曹雪芹生活过的村庄、好友留下的文字图画资料、民间流传的故事和当地的风景人情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可谓旁征博引、极尽搜索功夫。胡德平先生大学是学历史的,这种功夫用在学术探究中,无疑,会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尽管笔者未必全面认同胡德平先生的求证、推理观点,但他的求索功夫,却不是一般学者所能企及的。因此,胡德平先生的颇多发言,得到与会者的共鸣或深入探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作为一个具有历史观的学者,作者胡德平先生认为“史料的采用不应以个人好恶而任意裁剪取舍”。在《与时俱进的民营经济》书中,有一篇题为《一个健康的民族应保持历史的记忆力》的文章,作者明确提出“有无健康的记忆力,有无清晰的历史记忆,也是中华民族生命力是否旺盛的一种体现”。正是心中有这样的历史观,让胡德平先生在撰文发言时,字斟句酌、行文严谨,保持高度的逻辑自洽性。胡德平先生的这本著作,一以贯之的保持了这样的文风。

2010年1月,《民商》杂志创刊,胡德平先生撰文提出“一本杂志要办得新颖独到,能顺应历史潮流,得风气之先,关键要有独到的办刊视角和对国运民生的关注”作者文中提到了“百年视角”问题。这些理念,今天仍成为《中国民商》办刊人奉行的原则,也从中看出胡德平先生与时俱进的研究态度。正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十几年来,胡德平先生不断撰写着对民营经济的探讨文章,以自己紧跟时代潮流、不乏哲学家思维的审慎态度,将现实问题与马列理论对照,触及民营领域的各个层面,既有宏观层面“尊重群众选择”“我们的经济是人民的经济”“稳中有为的推进改革”等认识,又有对“企业家应该相信什么”等具体问题的回答。胡德平先生的这本著作,收集了54篇文章,均来自十几年来发表在《中国民商》杂志上的文章,纵观胡德平先生的文章,不仅仅关注民营经济的发展,也随处可见其对国计民生、乡村振兴、金融改革、科技发展、国际风云、抗疫复工、企业家精神等方面的关注。在胡德平先生的著作里,能读到一个学者的务实、知识分子的良知和一个爱国者的拳拳之心。

作者对民商的认知,成为贯穿全书的主线。作者从民商一词的法律意义入手,认为民商法,应该包含民法典与商法典。民商一词的经济学含义,即商事关系及法律规范的总和。要树立 “人民经济的社会主义经济观”,这也是作者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的基本原则。作者为改革放言的思想,一直没有停息过。他一直为民营经济的发展“鼓”与“呼”。在其《汉兴三诏》一文中,提到了汉文帝“安民惠民、守法无为”的举措;明确了“知存亡之道,以法治官;国家制度,三权设置”的重要性;并对西汉重视人才,建立知行合一的人才选用制度十分敬佩。提出了人才对兴商的重要性。作者的认知,借古喻今,今天读来,仍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富有现实意义。

作者对金融企业的关注,与其对民商的关注是分不开的。在《共同保护绿色地球》一文中,作者提出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要“打造绿色企业和绿色信贷的通畅流程和盈利模式”,以“用武之器”打造“用武之地”理念,打造银企合作,十年后的今天,仍有其普遍性的参考价值。作者《从孟子谈垄断说起》,则对我国当时存在的“行政垄断、自然垄断、资源垄断”问题做了深刻剖析。提出 “对垄断应有更高明的限制、调节手段”,当下读来,可谓振聋发聩。作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打破金融垄断,化解金融风险,展开金融前景的有效手段。在《科技创新必须跨过产权制度的高门槛》一文中,作者努力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化为一种民族精神的实际行动。“给我国的生产要素中,注入一些更带知识经济特征的人脑价值。”作者还提出了“央行少印钞票,而择人、择时、择地地建立政府授信额度的个人账户”,则具有操作层面的意义。

作者关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提出当代信息技术参与的主体应是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者。作者一直关注中国高科技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如其在评述数字经济的作用时,就明确提出:数字技术是一种新的经济资源,一种新的生产工具,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希望政府更多支持此类民营企业。胡德平先生的认知,是站在科技前沿的宣言,也是对民营经济经营方向的一种导引。

作者善于廓清理论道路上的迷雾,提出清晰而论证严密的理论路径。在《政府应该在提供生产要素中发挥作用》一文中,提出政府宏观调控中挖掘潜力的重要性;作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产品做了认真分析,提出“鉴别两种社会主义的一块试金石”——是“扬弃”而不是“消灭”私有制,作者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理论出发,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精神实质进行分析后得出,用扬弃的观点看待世界,就会求同存异;而通过居民性收入的分析。提出了既坚持集体所有制,又鼓励村民开拓资本性收入的重要性。认为“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提出了实践观点的重要性。作者提出了共享经济的重要性。也提出了有人打着共享的名义企图走公私合营倾向性的错误。对民营公司的改制,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也充分肯定了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贡献。作者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的多元改革,也提出了自己具有创新性的见解。

作者关注国际风云的变幻,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具体影响;提出中美博弈条件下,民营经济的发展策略;也从苏联《体制颠覆制度的一幕历史悲剧》中,提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重要性;并以“相反相成”的观点看中美贸易谈判。作者还对美国大选中透出的弊端进行剖析,给读者很多全新的视角。作者从《恩格斯致康·施米特》看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真理标准讨论,提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国际风云的变幻与民营经济的发展,作者也娓娓道来,给予到位的解读。

作者是历史学者,善于温故知新;又富有红色基因传承。在《市场经济下的合作经济》一文中,作者对延安的成功实践进行了总结。“陕甘宁边区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工作”、“生产的目的是生活、交税、抗战”“财政的出路在生产”“注重抓好生产的主业和副业的平衡”“公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等,提出了“新式的国家经济的模型”。作者还对延安时期金融工具的使用、成功的合作社典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做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延安时期对政府、合作者和人民利益三者结合的重要性。作者研究历史顾及当下,从历史中寻找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基因。提出了当下经济发展的许多簇新观点。并提出了延安“揭榜挂帅”对促进生产、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胡德平在其著作中深切回望了在延安时期,党领导下的大生产运动带来的蓬勃生机,为当下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参照。

胡德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坚定拥护者和创新理论家。他的著作里,满含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期待,饱含对民营企业家的深情。在民营企业曲折发展的道路上,胡德平同志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深入调研,撰写出来的大量文章,无疑给民营经济注入了创新的活力。这是一本值得民营企业家研读和理论家学习的书,自有其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双重意义。

(责任编辑  江珊)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李耀五)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2024年09期
期刊试读
2024年09期

郑重声明:民商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9 民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9046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