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企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企业家转变发展思路迫在眉睫。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民营企业发展思路正在向做专做精做强、以客户为中心、坚持长期主义、与员工形成命运共同体转变,更是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企业特征。
2024年全国“两会”后,为进一步了解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情况,3月下旬,北京大成企业研究院与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合作开展了“当前中小企业经营情况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在北京润泽园教育科技公司“战略领导力”第9期学习会上发放,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1410家民营企业负责人填写了问卷。
从行业来看,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1410家企业中,制造业300家,占21.3%,商业和批发零售业270家,占19.1%,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259家,占18.4%,住宿和餐饮业126家,占8.9%,建筑业112家,占7.9%。
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企业占56.1%,中部地区企业占26.9%,西部地区企业占14.5%,东北地区企业占2.5%。
从规模来看,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营收1亿元以上的为大型企业,营收1000万亿-1亿元的为中型企业,营收1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微企业,下同。
(一)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及其他服务业营收表现较好
受调企业中,2023年41%的企业实现营收增长,其中18%的企业同比大幅增长(增幅超过10%),23%的企业有所增长;25%的企业营收与去年基本持平;34%的企业营收下降,其中19%的企业有所下降,15%的企业大幅下降(降幅超过10%)。
从行业看,制造业、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企业营收表现较好,分别有45%和43%的企业实现营收增长,24%的制造业企业营收大幅增长,18%的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企业营收大幅增长。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企业表现较弱,分别实现38%和33%的企业营收增长,批发零售业企业中13%营收大幅增长,建筑业企业中17%营收大幅增长,这两个行业企业营收下降的占比分别为39%和41%,下降比例高于调查中的其他主要行业。
(二)2023年服务业得到较快回复
受调企业中,76%的企业实现盈利,其中30%的企业盈利同比增长,20%的企业盈利持平,26%的企业盈利下降;24%的企业出现亏损,其中20%的企业小幅亏损,4%的企业大幅亏损。
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盈利情况最好,85%的企业实现盈利,其中30%的企业利润增长,15%的企业亏损;建筑业企业盈利最为不佳,仅66%的企业实现盈利,其中23%的企业实现利润增长,34%的企业亏损;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企业中35%的企业利润增长;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中利润增长的各占30%。可见,疫情之后服务业得到较快恢复。
(三)企业未来两年投资计划
28%的企业计划加大投资力度
关于企业未来两年投资计划,问卷调查显示,受调企业中28%的企业表示未来两年计划加大投资力度,39%的企业仅继续完成现有投资项目,28%的企业保持观望、不增加投资,5%的企业计划处置项目、收缩投资。
(四)企业未来两年用工计划
67%的企业计划增加用工数量
关于企业未来两年用工计划,问卷调查显示,受调企业中18%的企业希望较多增加员工,49%的企业未来两年计划少量增加员工,26%的企业计划保持员工数量基本不变,6%的企业计划适当裁员。
(五)当前企业经营遇到的最突出困难
市场竞争激烈和用工成本高依旧是当前企业面临的最突出困难
问卷调查显示,关于当前企业经营遇到的最突出困难,有70%的受调企业认为是市场竞争激烈,62%认为是用工成本高,45%认为是人才短缺、招工难,43%认为是创新转型难,34%认为是市场需求不足,31%认为是应收账款拖欠严重。
从规模看,受调企业普遍认为,当前面临的前四大突出困难是:市场竞争激烈、用工成本高、人才短缺、招工难,创新转型难,具有明显的共性。但在其他一些方面,不同规模企业的感受体现出明显差距。一是税费负担,受调大型企业认为税费负担重是突出困难的占32%,中型企业的这一占比为26%,小微企业的这一占比为11%。说明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方面,中小企业受益较大,大型企业的税收负担重问题较为突出。二是用地用房成本,受调大型企业认为用地用房成本高是突出困难的占16%,中型企业的这一占比为30%,小微企业的这一占比为24%,说明中小微企业经营中面临的用地用房成本仍然较高。三是应收账款拖欠,受调大型企业认为应收账款拖欠严重是突出困难的占30%,中型企业占比为39%,小微企业占比为25%。据了解,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国有大型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现象较为突出,而由于受调小微企业以与居民相关的服务业为主,小微企业被拖欠账款的现象不突出。
从行业看,制造业企业认为最突出困难前三位的是:市场竞争激烈(72%)、用工成本高(68%选择)、创新转型难(41%选择);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企业认为最突出困难前三位的是:市场竞争激烈(62%)、用工成本高(61%)、人才短缺,招工难(54%);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前三位的是:市场竞争激烈(81%)、用工成本高(58%)、创新转型难(47%);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前三位的是:用工成本高(77%选择)、市场竞争激烈(67%选择)、人才短缺,招工难(58%选择)。建筑业企业前三位的是:市场竞争激烈(70%)、用工成本高(64%)、应收账款拖欠严重(60%)。
可以看到,一是受调企业普遍认为市场竞争激烈是面临的最突出困难,但各行业的竞争强度有所不同,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认为市场竞争激烈是突出困难的达81%,高于其他行业,这可能是由于行业门槛较低、竞争者众多、消费市场不振等因素共同导致。二是各行业都认为用工成本高是突出问题,但对餐饮业企业来说用工成本格外高,占比达到77%。此外,建筑业选择应收账款拖欠严重的占比达到60%,显著高于其他行业,说明建筑业受到房地产市场下滑的冲击,资金压力非常大。
(六)企业转型升级主要在哪些方面
60%的企业认为企业转型升级是传统产业升级
问卷调查显示,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面,60%的企业认为是传统产业升级,48%的企业认为是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44%的企业认为是消费升级和新消费,37%的企业认为是数字经济发展。这一结果说明,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转型升级重点还是要从主业发力,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实力,兼顾新的业务增长机会,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从规模看,不同规模企业转型升级的侧重点主要存在以下区别:一是数字经济,大型企业中认为数字经济发展是转型升级主要方面的占52%,中型企业的这一占比为41%,小微企业的这一占比为30%,说明大型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较高。二是消费升级,大型企业中认为消费升级与新消费是转型升级主要方面的占27%,中型企业的这一占比为39%,小微企业的这一占比为50%,这一结果与中小微企业主要在消费端的现实情况相吻合。三是创新,大型企业中认为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是转型升级主要方面的占61%,中型企业的这一占比为50%,小微企业的这一占比为43%,说明企业创新意愿和动力与企业实力关系较大。
(一)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的总体感受
56%的受调企业对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的总体感受比较艰难
问卷调查显示,对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的总体感受,受调企业中3%认为中小企业总体经营状况很好,14%认较好,27%认为一般,49%的企业认为我国企业经营状况比较艰难,7%认为经营状况很艰难。
(二)对民间投资下滑原因的看法
69%的企业认为是企业家对未来经济发展形势信心不足是导致民间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
问卷调查显示,针对当前民间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75%的企业认为是企业经营困难、盈利能力下降、无力投资,69%的企业认为是企业家对未来经济发展形势信心不足,47%的企业认为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投资前景不明,39%的企业认为是政策环境不确定性较多,风险较大。
(一)对政策扶持力度的感受
34%的企业对政策扶持力度感受不足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2024开年以来,先后就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开展个体工商户精准帮扶、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等出台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的获得感。问卷调查显示,受调企业中18%的企业认为扶持力度大,48%认为扶持力度一般,34%认为扶持力度不足。
按地区来看,各地中小微企业对政策扶持力度的感受差异不大,东部地区18%的企业认为政策扶持力度大,中部地区的这一占比为16%,西部地区的这一占比为23%,东北地区的这一占比为20%。
(二)对“民营经济31条”发布以来营商环境变化的感受
超过60%企业对“民营经济31条”出台后营商环境改善有获得感
2023年7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简称“民营经济31条”)后,全国各地跟进落实。问卷调查显示,“民营经济31条”发布以来,64%企业认为营商环境有所改善或改善较大(50%认为有所改善,14%认为改善较大),29%的企业认为基本未变,5%的企业认为有所退步。“民营经济31条”对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从地区看,东部地区15%的企业认为营商环境改善较大,中部地区的这一占比为12%,西部地区的这一占比为14%,东北地区的这一占比为9%。
(三)对“民营经济31条”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感受
42%的企业认为公平竞争政策制度落实较好
问卷调查显示,对“民营经济31条”中的政策措施,哪些方面落实较好,42%的企业认为在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方面较好,34%的企业认为在引导全社会客观正确全面认识民营经济方面落实较好,34%的企业认为在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方面落实较好,32%的企业认为在民企地位得到提高方面落实较好,31%的企业认为在提高监管执法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公平性等方面落实较好。问卷结果也显示,12%的企业认为在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方面落实较好,占比明显低于其他选项,说明该项工作的落实和执行还需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
从追求做大做强转向做专做精做强成为71%民营企业的共识
当前我国企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企业家转变发展思路迫在眉睫。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民营企业发展思路正在向做专做精做强、以客户为中心、坚持长期主义、与员工形成命运共同体转变,更是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企业特征。
关于在新形势下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新思维,受调企业中71%的企业认为要从追求做大做强转向做大做精做强,66%的企业认为要从单纯追求营收利润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63%的企业认为要从追求短期收益转向树立长期主义,50%的企业认为要建设企业与员工命运共同体,共享发展成果,47%的企业认为要坚守主业,避免盲目扩张和多元化。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与不确定性带来了诸多挑战,企业经营者呈现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不断涌现,它们正在重塑商业生态与模式,传统模式面临冲击,企业转型迫在眉睫。这样的变革,无疑是全球范围内中小企业都需面对和思考的共性问题,并非中国市场独有的现象,也不是某一行业或个别企业所特有的困境。
然而,中国市场的庞大潜力与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与坚实的后盾。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诸多领域已逐步赶超传统强国,并在一些领域开始引领全球发展潮流。我们坚信,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市场的深化,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必将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与无限的创新活力。这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因此,面对挑战,中小企业必须积极应对,抓住机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应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要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和经营模式,积极拥抱新技术、新业态,打造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智慧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次,要深化内部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加强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中小企业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控,提升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
第三,要注重品牌建设,打造优质产品和服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品牌价值,赢得消费者信赖。
第四,要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中小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第五,要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提升企业家自身格局和境界,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经营智慧和哲理,中小企业家可以通过深入学习和践行,提升自身修养,树立远大理想,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心动力。
十二年来,润泽园团队陪伴数万家企业学习中华文化的智慧,探讨企业经营发展与企业家精神建设的底层逻辑。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帮助企业家们从中汲取智慧,指导实践。回顾一路走来陪伴成长的企业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企业形态各异,但其经营之道却殊途同归。正如古人所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夯实基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化的智慧与底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向社会展现民营企业在中华文化滋养下的成长与蜕变,也向更多的企业经营者发出邀请,共同学习中华经典,汲取智慧,携手成长。润泽园团队将继续陪伴广大中小企业学习中华文化的智慧,探讨企业经营发展与企业家精神建设的底层逻辑,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战略指引。我们相信,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中小企业必将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心中有春天,何处不盎然。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责任编辑 李秀江)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郑重声明:民商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9 民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9046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