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对加快旅游强国建设、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一年来,各地积极响应,旅游业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创新、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旅游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广大游客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
2024年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对加快旅游强国建设、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一年来,各地积极响应,旅游业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创新、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旅游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广大游客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
初夏时节,惠风和畅,2025年5月19日,以“锦绣山河,美好旅程”为主题的第十五届中国旅游日如期而至,这既是全民共享文旅成果的盛会,也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契机。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华侨城集团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业务的“1231”新发展思路与旅游业务的“两核三维多点”发展目标,深入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在品质提升、文旅融合、科技赋能等方面持续努力。
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
品质升级:美好旅程常玩常新
旅游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常态与必需品,是人民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构成部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华侨城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产品创新、业态升级、服务优化等,让文旅发展成果惠及更广泛群体。
创新文旅产品:打造高品质体验:在旅游业务“两核三维多点”新发展格局下,华侨城以专业化整合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有序推进业务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近年来,华侨城以旗下主题公园、自然人文景区为“两核”的产品线,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优化存量资源,陆续推出创新产品:北京玛雅海滩水公园开幕,重庆欢乐谷“超级飞侠”能量街区、世界之窗梅拉尼亚小镇、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锦绣盛市·梦华录”等一批大型主题区域创新亮相;四川宜宾南溪欢乐田园开业运营;深圳东部华侨城茶溪云海一期景观项目正式开放;自有酒店品牌“嘉途”焕新升级,多个嘉途酒店落地启幕。华侨城始终朝着“为游客带来更高品质文旅体验”的方向不懈努力。
四川宜宾南溪欢乐田园开业运营
打造新“夜态”:点亮城市“烟火气”。在文化和旅游部“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政策指引下,华侨城积极构建“夜游+”生态体系。北京欢乐谷、佛山顺德欢乐海岸PLUS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除此之外,深圳甘坑古镇、重庆欢乐谷、武汉欢乐谷等多个景区入选当地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建设,推动了夜间消费场景、多业态聚集地和文化旅游创意区的构建。华侨城在不断发掘和丰富夜间文旅项目,为夜间经济发展打造更多样版和标杆。2025年“五一”,欢乐谷公司旗下多地主题公园同步上演“科技光影大秀”,重庆欢乐谷千架无人机以夜幕为画布,用科技演绎东方浪漫;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通过“烟花×7D光影×无人机”结合,将科幻艺术推向极致。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欢乐谷公司旗下主题公园游客接待量超8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0%。
顺德欢乐海岸PLUS夜景
服务提升:创造满意与惊喜。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对助力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旅游消费呈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游客对于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品质、特色和创新性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旅游市场的新趋势,华侨城积极推动服务体验的升级优化。其中,欢乐谷公司制定了“极致服务”三年战略,启动“微创新”专项行动计划,通过系统化、持续性的“微创新”, 推动服务产品焕新、改善游客体验;华侨城商管公司则围绕消费者、商户,从用户体验、客户服务、内部管理三个层面提升经营服务,提供“满意”无限,“惊喜”连连的消费体验。
融合创新:文旅一体擘画产业新图景
随着消费升级、技术革新与文化自信的提升,文旅融合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华侨城集团通过文化挖掘、产业联动、IP驱动等方式探寻文旅融合新范式。
文化挖掘:让历史照进现实。在文旅融合的实践中,文化是核心驱动力。华侨城通过深挖传统文化、在地文化内涵,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文化影响力的主题公园与体验项目。2025年,深圳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推出“锦绣盛市·梦华录”主题区,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该区域高度还原了《梦华录》剧中的国风美学生活方式,游客进入主题区后,可以开启一场沉浸式国风体验之旅。深圳甘坑古镇在保留传统客家文化、建筑韵味的基础上,融合更多岭南文化,并以客家民俗为主题,恢复一条千米长的客家景观长街。甘坑古镇的姊妹项目二十四史书院以东方园林建筑美学为空间营造手法,复刻再现传统书院文化,创新“文化+旅游+教育+科普”的主题书院模式。
锦绣盛市·梦华录 主题区
产业联动:构建文旅生态圈。华侨城积极探索“文旅+”跨界融合模式,通过与商业、创意产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拓展了文旅产业的边界,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文旅+商业”:顺德欢乐海岸PLUS通过“以文促旅,以旅兴商,以商成文”的开发逻辑,成功打造了一个集商业、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开放式主题乐园。“文旅+创意”: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OCT-LOFT)通过“文旅+创意”的模式,成功打造了一个集创意设计、文化艺术、生活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圈,通过改造旧工业厂房,引入创意设计、文化艺术、科技互动等多元业态,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意产业生态。“文旅+娱乐”:华侨城文化公司举办的华夏POWER戏剧节,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新的平台。这些尝试突破了传统文旅产业的界限,为游客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体验。
华夏POWER戏剧节
IP驱动:重塑核心竞争力。以IP驱动的创新发展模式,将IP元素深度植入文化旅游领域,为文旅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华侨城欢乐谷公司推出国潮文化节,活动引入《大闹天宫》《葫芦兄弟》动画IP及国民手游《王者荣耀》IP,打造多维产品组合,激发消费活力。此外,欢乐谷公司采用“主题公园+知名IP融合”模式,携手奶龙、蛋仔派对、超级飞侠等IP形象,为游客打造了多元化的体验场景。云南建水朱家花园“朱小姐”IP,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显著提升了项目的经营效益。自“朱小姐”IP推出后,朱家花园的游客接待量显著增加。2024年,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0%,旅游收入同比增长40%。
科技赋能:数字引擎推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孪生、多语言互动、全息影音等新型数字体验持续突破时空限制,催生出新的文化消费场景。这一趋势为文旅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促使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技术在文旅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华侨城通过深度融合“文旅 + 科技”,重构沉浸式文旅场景,从而更好地满足新时代民众对高品质沉浸式、互动性消费体验的需求。
打造沉浸式体验。作为华侨城“文旅科技”的专业化创新发展平台,云南旅游(文旅科技)公司综合运用特种影视、动感仿真、虚拟现实、互动娱乐等高新科技手段,自主研发了如360度全景天地剧场、星际电梯等全球首创且具有国际专业水准的高科技文化旅游产品,截至目前,华侨城文旅科技公司累计研发20余种、100余台(套)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高科技互动文旅装备。同时,云南旅游(文旅科技)将目光投到更广泛的旅游消费体验领域,创新探索“恐龙传统文化+数字化表现形式”的新发展路径,通过将AR、VR等数字技术与恐龙文化资源相结合,推出“恐龙来了”系列禄丰龙真品化石全国巡展。
探索新的表达语态。2024年,华侨城推出“星河计划”,即华侨城品牌IP化和数字化发展策略,旨在借助人工智能、数字人、社交媒体等新技术新媒体,以“品牌 IP 化、IP 数字化、数字 IP 产业化”三部曲为抓手,打造具有华侨城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爆款IP。该计划聚焦6 大重点领域和15个具体课题,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累计获得多项发明专利、计算机软著等知识产权,并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 ,例如《三维人脸风格化方法及风格化三维人脸图像》《一种智能控制安全制动方法及其制动系统》《GUAVA:Generalizable Upper Body 3D Gaussian Avatar》等。近年来,华侨城集团把“星河计划”作为提升品牌价值、赋能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持续提升企业在品牌传播、舆论引导、市场营销、价值提升等方面的工作效能。截至2024年底,“星河计划”系列IP新增用户超400万,总粉丝量近7000万,实现营销转化超5000万元。
重构游客体验流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逐渐在各大旅游景区普及,“科技 + 旅游”成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推动因素,华侨城在探索科技赋能旅游服务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华侨城已经构建了涵盖智慧游园服务、数字化管理、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等方面的全产业链集成服务。先后打造了花橙旅游、花小橙APP、文旅轻资产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了刷脸入园、智能储物、虚拟排队、AI智能推荐等智慧服务在旗下文旅项目中的广泛应用。华侨城持续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文旅 + 科技”的融合,为构建数字化文化旅游新业态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深圳世界之窗梅拉尼亚小镇咖啡机器人正在工作
从品质升级到融合创新,从深耕文化到科技赋能,华侨城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深刻内涵。在第十五届中国旅游日“锦绣山河,美好旅程”主题下,华侨城将依托“两核三维多点”“1231”战略,持续为游客创造“常玩常新”的文旅体验,为行业提供高质量发展的样本。未来,文旅产业竞争将从资源叠加转向文化叙事力、科技创新力与生态协同力的综合较量。华侨城将秉持文化为魂、科技为翼、民生为本的理念,在夜间经济、数字IP、产业协同等领域深化探索,推动文旅产业从“流量红利”迈向“价值共生”。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郑重声明:民商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9 民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9046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