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民商网 >> 人物 >> 浏览文章

黄孟复:双循环要发挥民营企业的主体和基础作用

来源:北京大成企业研究院  未知 日期:2021/3/10 12:59:56

希望民营企业按照国家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新发展格局中起到主体和基础的作用,这是每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责任。

说明:

大成企业研究院编著的《2020年民间投资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数据分析报告》将于即日出版。《2020年民间投资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数据分析报告》是大成企业研究院2020年度重要研究课题。为做好本课题研究,大成企业研究院将国家统计局、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全国工商联等官方机构的权威数据进行系统完整的收集整理、筛选汇总。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客观、系统的数据图表,清晰准确的展现了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主要是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现将重要章节摘要陆续发布,供广大读者参考。本篇为书中的“导言”部分,根据黄孟复主席讲话整理。

编者按:

着眼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近期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作出了深刻阐释。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在近期几次发言中谈了其学习体会,本文根据黄孟复主席讲话整理。

2020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可能在人类历史上也会有重彩的一笔。现在来看,或者是今后过一段时间回过头来看,2020年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它产生的变化与影响都值得思考。2020年不仅是人类和病毒斗争最激烈的一年,是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斗争最激烈的一年,也是冷战思维和和平发展大搏斗的一年。这一年非常精彩,因为我们国家风景这边独好,是大国中唯一一个正增长的国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一、变与不变:中国发展的态势不会变

过去4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抓住了国家发展的机遇期。在全球化的热浪中,我们充分发挥了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拔得头筹,以这些年对世界增长贡献率30%的第一引擎,赢得了世界对中国发展的敬佩。近年来,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各国保护主义、工业回归、产业回归、限制贸易、限制投资、限制人员交流逐渐加深。我国可能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外部环境,当然也包括新冠病毒造成的新变化。

因此,在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还应该看到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我认为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中国发展的机遇期是不是已经过去了?

最近这些年,黑天鹅事件满天飞,世界经历着飞速的变化,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和判断,认为现在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分析非常高屋建瓴、非常深刻,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什么叫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什么?怎么变?向什么方向变?局势具有复杂性与不可预测性,目前尚未清楚。新冠疫情后面发展如何尚未可知,疫苗能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状态了吗?全球化面临着孤立主义、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挑战,那么全球化还要不要搞?怎么搞?很多变化都是复杂的,甚至是不可预测的。

无论怎么变,中国发展的态势不会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不会变,中国要发展,要复兴,要强大,这是毋庸置疑的。面对国际复杂形势,我们一定要保持我们的发展不动摇。

二、新发展阶段:创造我们的机遇期

那么其他的“变”都可以一变,现在遇到最大的一个“变”:以前中国发展有机遇期,都讲要抓住机遇期,现在有没有机遇期?我想过去的发展机遇期已经没有了,但必须要靠我们的努力创造新的机遇期,而不是以前有个机遇期我们去适应它就行了。以前中国的机遇期是老天赐给我们的,我们抓住这个机遇期,现在我们要创造机遇期。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各方面都要创新,技术要创新,体制上也要创新。

创造机遇期,我认为有三点关键:

第一点是我们要坚持命运共同体理念。我认为对这个理念,世界上的理解非常狭隘,每个国家都从自己的角度来决定政策。实际上新冠疫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大家理应一起合作,但是现在有很多杂音。所以我觉得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理念,是我们创造中国和平发展机遇期的一个重要举措。

第二个就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实现全球化的有效途径。全球化受阻,区域经济合作盛行。但区域经济合作容易画成小圈圈,就像搞帮派似的,你这几个人弄一个规则,我那几个人弄一个规则。我们“一带一路”把这些有规则的或者没规则的国家都带到大一统上来,最终来实现全球化。

但是我想讲的主要是第三点,我们要发展,必须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中央提出了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来应对国际上风云莫测的发展形势。双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把中国的发展掌握在自己手里,始终坚持我们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如果在十四五时期形成,我们就创造了中国发展的新的机遇期,而不受外部形势变化的挑战,那就真正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发展钓鱼台。

三、立足双循环: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双循环”理论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别的国家提不出来,中国能提出双循环的理论或者新格局呢?首先,我们是个大国,联合国公布的将近200项主要工业类别中,中国是最全的,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的。要生产任何产品,在中国完全可以,当然不包括高端芯片等这些我们的短板。所以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相当多的世界主要工业产品中,我们都是第一名。所以内循环是基础,加上对外开放形成的外循环,将两个循环不断做大做强,发展的主动权就提高了,这是中国发展双循环的第一个有利条件。

第二个有利条件呢?我们都知道,生产不是最终目的,生产要卖出去,消费掉。消费是中国的又一个优势,我们不仅能够生产出来,我们还能消费,真正循环起来。当前全世界各国家都在忙着出口,中国不仅出口还在进口,举办了进口博览会。中国有14亿人,现在中国人消费能力还是低,一个美国人的消费相当于15个中国人消费。但是我们看看最近这些年,中国的中产阶层就是3亿多人,这一阶层消费能力非常强,所以中国具有强大的消费潜力。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和脱贫,就是为了进一步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富裕的中国,一个中产阶层居多的中国。要大力培养中国的消费能力,如果我们把中产阶层培育的更多,从3亿人到8亿人再到10亿人,这个“双循环”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就牵扯到要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要培养我们的中产阶层,使中国人都比较有钱,我们生产的大多数东西自己就可以消费。这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牵扯到深化改革。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短板,到处漏水,会导致循环不起来。我们大循环的基础有了,现在缺的是补短板。我们要真正循环起来,短板是在什么地方?各个地方都在找短板、补短板。比如说大家热议的芯片,美国从华为、中芯国际开始,大有全面封杀我们的芯片之势。芯片是中国第一大进口,比石油还多。不仅是钱的问题,芯片的应用太广了。美国一下全部禁下来,你还循环什么啊?好多东西都不行了。另外我们的能源问题,现在我们北边从俄罗斯,西边现在从缅甸进口油绕过马六甲。短板要补起来,让我国庞大的经济体运行起来以后,你奈我何?所以我们的大循环,现在包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四五规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补短板。

四、做大内循环:民营企业发挥主体和基础作用

外循环不是以我们为主,我们可以去积极地融入世界,积极地引导世界经济的发展,包括对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但是外循环受国际经济影响非常大,如果把内循环做大,那么外循环的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国内循环现在有多大?现在我们国内GDP总量是100万亿,到2049年建国100周年时这个大循环的圈恐怕要达到300万亿,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现在的循环还是个小循环。

如果达到300万亿的GDP总量,其构成是什么?我曾向中央提出过一个建议:300万亿的构成实际上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因为目前民营经济占GDP总量的65%以上甚至向70%的方向趋近,如果变成300万亿的大循环,我认为还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循环理念的要素首先是国有经济,国有经济起什么作用?我觉得国有经济起先锋和引导的关键作用,这就是我们体制上的力量。我们的民营经济起什么作用?起到一个主体和基础的作用,民营经济还是主体,还是基础,因此我们国内的大循环中民营经济仍有广阔的发展机遇。

我讲这些话的意思是什么?我们民营企业家要有信心,现在是我们最困难的时期,这个大变局的开始摸不清,什么都在变,往哪个方向变也不清楚,但是我们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大趋势是不会变的。因此我们的民营企业一定要练好内功,找准方向,不要贪大求快,首先要把脚跟站稳,这样发展的前景是无限的。

希望民营企业按照国家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新发展格局中起到主体和基础的作用,这是每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责任。希望民营企业家们能够按照这个方向努力发展,同时我们把他们的一些困难、建议、要求向有关部门反映,有关部门的决策、思想上能够上下贯通。如果能够继续做到这一点,我相信民营企业在今后的五年或者十年能够发挥比之前更大的作用。

当前中国正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我认为,十四五规划的终极目标是我们通过5年的努力,能够把这个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完善好。中国的发展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希望我们企业家能够按照中央提出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发挥积极作用。我相信在明年两会之前,能够见到具体的落实。

虽然形势很复杂很多变,但我们有信心。在世界经济主要经济体,只有中国今年实现了正增长,其他的国家到现在还搞不清楚疫情有多严重。我们一开始就严防死守,现在我们站在比较有利的位置。中国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造福于全人类,造福于各个国家,我们要实现的是共同发展。当前全球化虽受到了影响,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全球化还是符合绝大多数国家、绝大多数人民的共同利益的。如果双循环的格局形成,中国发展也可以带动世界的发展。


(责任编辑:李耀五)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2024年09期
期刊试读
2024年09期

郑重声明:民商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9 民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9046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