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民商网 >> 市场 >> 科技 >> 浏览文章

纳米尺度上传播的自旋波生成,有望促进无耗散量子信息技术发展

来源:科技日报  张佳欣 日期:2024/6/4 1:15:00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和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研究人员生成了一种可在纳米尺度上传播的自旋波,并发现了一种调节和放大它们的新途径。这一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有望促进无耗散量子信息技术发展。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和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研究人员生成了一种可在纳米尺度上传播的自旋波,并发现了一种调节和放大它们的新途径。这一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有望促进无耗散量子信息技术发展。

传统设备用电流工作会有能量损失,并向环境散热。替代“有损”电流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电子自旋而不是电荷,以波的形式存储和处理信息。自旋可以看作是磁铁的基本单位。被扰动后,自旋会脱离其平衡方向,围绕其平衡位置进动(即旋转)。在磁体中,相邻的自旋耦合效应极强,形成净磁化。由于这种耦合,自旋进动可以在磁性材料中传播,从而产生自旋波。

研究人员解释说,在相邻自旋相互倾斜的材料中,旋转频率最高。为了激发如此快速的自旋动力,他们使用了持续时间不到万亿分之一秒的超快光脉冲(比自旋波周期还要短)。此外,在纳米尺度上产生超快自旋波还需要高能光子。他们研究的材料对紫外线光子能量表现出极强的吸收能力,从而在材料表面非常薄的区域(距表面仅几十纳米)激发出太赫兹(即1万亿赫兹)频率、亚微米波长的自旋波。

这种自旋波本质上是非线性的,这意味着不同频率和波长的波可以相互转换。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还利用两个强激光脉冲激发系统,首次在实践中实现了这种互换。这一成果是自旋波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有可能开辟一个全新的超快相干磁振子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表示,自旋波是一种有吸引力的信息载体,由于它们不涉及电流,因此这类芯片不会有相关的能量损失。新发现对于未来基于自旋波的计算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0)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2024年09期
期刊试读
2024年09期

郑重声明:民商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9 民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9046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