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民商网 >> 观点 >> 浏览文章

中小学“环保作业”不能搞成“造假作业”

来源:不详  郑明鸿 日期:2024/8/22 11:14:21

据媒体报道,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环保作业”,一些家长不得不在网上购买空牛奶盒,有些家长委员会为此一次团购上万个;为了响应所谓的“笔芯行动”,用空笔芯证明学习刻苦,一些学生被迫把新笔芯里的油墨吹掉,甚至直接从网上购买空笔芯……

据媒体报道,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环保作业”,一些家长不得不在网上购买空牛奶盒,有些家长委员会为此一次团购上万个;为了响应所谓的“笔芯行动”,用空笔芯证明学习刻苦,一些学生被迫把新笔芯里的油墨吹掉,甚至直接从网上购买空笔芯……

从舆论反应来看,所谓的“环保作业”或“笔芯行动”,并非个例。名义上“自愿参与”,实质上却与评优等挂钩,迫使家长和学生配合作假。这种发生在中小学校园的形式主义,耗费了家长和学生的心力,对孩子们成长的帮助却几乎为零。网友反感这类现象,既因为它所导致的荒唐后果与活动初衷南辕北辙,还因为它给孩子们传递了“为达目的可以投机取巧”的错误价值观。

这些现象为何会产生,并存在至今?一方面,这与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能力不足以及学生评价方式单一有关。比如,以上交空笔芯的数量作为衡量学生努力程度的尺子,并定下“成绩好的学生一天一支,成绩一般的学生三天一支”的标准,何其荒谬!学生与学生各不相同,学校不能“一把尺子量天下”。从实际情况来看,相关措施在提高学生自觉性、积极性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一些政策在执行中走样、跑偏,也为这些现象的长期存在创造了条件。一些学校最初提出让学生上交空牛奶盒,是为了让环保教育有抓手、接地气,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但当上交牛奶盒的数量与评先进、评“三好学生”等挂钩,反而“逼得”家长弄虚作假。“以空对空”的政策本身就是滋生形式主义的温床。

“上交空笔芯”“上交空牛奶盒”等本末倒置的现象,必须及时纠偏。学校首先要提升教学管理能力,创新学生评价模式,做到因材施教,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政策的执行中,学校也要秉承制定政策的初衷,发现走样、跑偏要及时纠正,不能放任不管。此外,教育主管部门也要畅通举报渠道,加强监管,铲除产生这类现象的土壤。(本报评论员郑明鸿)

(责任编辑:李耀五)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2024年09期
期刊试读
2024年09期

郑重声明:民商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9 民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9046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