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民商网 >> 更多 >> 浏览文章

广东布局大科学装置已达10个,广深国家超算中心综合算力指数居全国前列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康喜 日期:2024/5/15 10:29:53

由中宣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在穗启动。在情况介绍会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赖茂华表示,目前国家在广东布局大科学装置已达10个,实现“从无到有再到多”的历史性跨越。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广州报道

5月14日,由中宣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在穗启动。在情况介绍会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赖茂华表示,目前国家在广东布局大科学装置已达10个,实现“从无到有再到多”的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广东已成功创建生物制造、纳米智造、先进高分子材料等3家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累计建设6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13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居全国前列;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广州、深圳国家超算中心综合算力指数居全国前列。

赖茂华表示,当前,广东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优势和成绩明显。广东出台实施深圳光明、广州南沙、东莞松山湖三大科学城总体规划,构建“两点”(深港河套、粤澳横琴)“两廊”(广深港、广珠澳)为主的科创空间格局。

其中,散裂中子源一期等设施已发挥作用,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等加快推进,同时积极探索在大设施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沿途下蛋”,服务产业发展。

在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整体效能上,广东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5G、集成电路、纳米、生物等四大产业创新高地,成功创建生物制造、纳米智造、先进高分子材料等3家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累计建设6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13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居全国前列。

广东组织省内企业、研究机构在战略性产业技术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等方面承接国家重大攻关任务,部分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数据要素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粤港澳创新合作等方面推出117项改革举措,其中有1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去年10月,国家6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推动我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目前,广东正在大力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广州、深圳国家超算中心综合算力指数居全国前列。高标准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大湾区枢纽节点,打造大湾区算力智算底座,推动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广东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制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政策文件,积极推广深圳“4个90%”(即90%的研发人员、研发机构、科研投入、专利生产集中在企业)经验做法,打造面向未来的“新物种”企业,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和培育壮大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赖茂华介绍,广东已形成梯次发展的万亿元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中有1辆为广东造,广东成为全国储能电池产业配套最全的地区。打造合成生物原始创新策源地,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已集聚全国30%以上无人机企业。

当前,广东正通过需求牵引、场景开放、示范带动,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广应用,先后围绕新型储能、人工智能、新型消费等领域发布137个应用场景机会,组织开展多场供需对接,释放约390亿元投资机会;面向民间资本重点推介示范项目101个,总投资达2394亿元。

(责任编辑:0)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2024年09期
期刊试读
2024年09期

郑重声明:民商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9 民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9046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