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向二三产业转移,这一态势已经导致了农村优质劳动力资源呈单向非均衡的大量流失,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劳动力严重匮乏;而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农民,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务农收入少,往往在务农的同时就近外出打工,农业兼业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向二三产业转移,这一态势已经导致了农村优质劳动力资源呈单向非均衡的大量流失,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劳动力严重匮乏;而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农民,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务农收入少,往往在务农的同时就近外出打工,农业兼业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家庭农场由于经营规模较大,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生产水平和商品农产品生产能力,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这要求经营者必须是有文化、懂技术和全面掌握生产管理和营销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家庭农场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生产就会自动实现代际传承和新老交替,这对于破解中国未来农业经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难题具有积极意义。
据民商网获悉:目前全国已有超过87万家各类家庭农场,经营耕地面积达到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4%。其中,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数量超过34万家,平均经营规模150亩左右。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所辖宁晋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南和区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临西县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常住人口711.11万人,耕地面积899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90万吨左右,拥有全国最大的挂面生产基地金沙河集团、全国最大的方便食品生产基地今麦郎集团,也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金银花和酸枣仁生产集散地。
近年来,邢台市将家庭农场培育列入全市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截至2023年底,全市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13548个,经营总收入40.1亿元,其中经营面积2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2085个,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1799个;劳动力超过4万人,净利润13.52亿元,实现全市自然村全覆盖,在助推建设农业强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组建以市农办、市农业农村等部门参与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按照“村采集、乡审核、县录入”的路径,扎实推进家庭农场各项任务落实,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印发《2023年邢台市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对提升家庭农场主素质能力、加快推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作出具体安排。将家庭农场工作列入对县(市、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加大考核权重,逐级压实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最大限度保证家庭农场发展实效。2023年,全市实现新发展家庭农场633个,全部录入家庭农场名录系统。
从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县级农技员、产业能手、乡村能人中选聘家庭农场辅导员,建立名录库。根据辅导员专业特长,按照规范运行、财务管理、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分类,实现每个辅导员至少对接服务10个家庭农场,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辅导员包联,定期上门提供精准服务,解决现实困难,促进家庭农场规范发展。目前,全市选聘家庭农场辅导员293名,实现辅导员乡镇和示范家庭农场全覆盖。
建立有进有出的示范家庭农场动态管理机制,每年组织监测评价,畅通公众和行业监督通道,对不具备示范条件的及时变更除名,规避“僵化”“休眠”现象。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探索系统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南和区、威县两个县(区)被评为“河北省家庭农场示范县”。
2023年,南和区共有32个家庭农场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种植面积 2.9万亩,占全县3万亩任务的96.7%,南和区示范推广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单体规模全国最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邢台市建立健全了家庭农场政策扶持体系,以提升家庭农场发展内外部环境为目标,促进家庭农场稳定经营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整合和统筹多个方面的政策和项目资金,促进家庭农场健康稳定地做大做强。(文:民商网 张翱麟)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郑重声明:民商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9 民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9046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