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9日从同济大学获悉,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同济”号近日完成船舶试航。本次试航历时8天,完成了总体性能、居住环境振动噪声、水下辐射噪声、智能航行及远程遥控系统等100余个试验项目,试验结果全部达标。船舶操纵性能、最大航速、居住环境等多项性能均优于设计指标。
记者19日从同济大学获悉,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同济”号近日完成船舶试航。本次试航历时8天,完成了总体性能、居住环境振动噪声、水下辐射噪声、智能航行及远程遥控系统等100余个试验项目,试验结果全部达标。船舶操纵性能、最大航速、居住环境等多项性能均优于设计指标。
据介绍,“同济”号作为一艘2000吨级海洋科考教学保障船,可适用于无限航区(冰区除外),具有全天候作业能力。在船舶动力方面,“同济”号采用了先进的“直流母排+磷酸铁锂电池组”的混合动力系统,锂电池组起到削峰填谷及能量回收功能,相较同类科考船的能耗降低约8%。该船的智能能效系统、航线智能规划功能可提高航行效率,节约运行成本约3%至5%。
在科考能力方面,“同济”号表现突出,可搭载作业型ROV(水下遥控机器人)、多台集装箱式船载实验室,具备移动观测节点和固定观测节点综合自组网功能,可满足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大气环境等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可开展海底地形与地貌、底质与构造、海洋环境与生态的综合调查以及海洋调查装备试验等工作,亦可承担故障检测、维修、敷设及后冲埋、海底路由调查及扫测、风电工程勘察等海上工程任务,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涉海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装备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牵头设计的船舶上建外观、驾驶和居住舱室,收到了近20家参试单位人员的一致好评。科考船被设计成为一个“漂浮的创新社区”,外观时尚,船内则如同“家”一般温馨。
“建造一艘技术先进、满足学科发展需要的科考船,对于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学科、在海洋强国建设中贡献同济力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济大学副校长石振明说。记者了解到,“同济”号2024年4月在广州开工建造,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同济大学着力打造的“海上校区”,将满足同济大学海洋学科和其他单位的科学考察航次、海上工程施工任务以及学生海上实习等需求。
接下来,“同济”号的第一次科考航次预计在2025年8月开展,将赴我国南海开展近一个月的多学科综合考察。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郑重声明:民商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9 民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9046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