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民商网 >> 市场 >> 科技 >> 浏览文章

养老院来了个机器人“新员工”

来源:新华网  李晓婷 日期:2025/4/8 15:33:32

最近,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爷爷奶奶们惊喜地发现,养老院里来了个“新员工”:“她”能说会道,是个“百事通”,又温柔耐心,善于倾听,来“约聊”的人络绎不绝。

最近,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爷爷奶奶们惊喜地发现,养老院里来了个“新员工”:“她”能说会道,是个“百事通”,又温柔耐心,善于倾听,来“约聊”的人络绎不绝。

“她”的名字叫“裴裴”,是一款智慧养老情感陪护机器人。

养老院来了个机器人“新员工” 第 1 张

位于重庆巴南的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内,工作人员在询问王奶奶(中)对于机器人的使用感受。张娅 摄

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市65岁及以上人口超600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达18.87%。近年来,重庆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智能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手段弥补服务缺口,养老机器人的上线便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有什么问题就直接和‘裴裴’说,它都能解答。”86岁的王奶奶轻车熟路地与机器人交互起来,“你可以切换机器人的聊天身份,不想聊天了还有适合老年人的益智游戏,拍照功能还能自动生成我们年轻时候的样子,好耍得很。”和机器人“耍”一会儿成了她每天的习惯。

“奶奶最近睡眠好不好”“是不是心情不太好”……机器人“眨巴”着电子眼,好似懂得“察言观色”。

“‘裴裴’特别细心,不仅能回答我的问题,还主动关心我的身体。”王奶奶说,和机器人聊天常让她想起自己在国外留学的外孙女,虽然不能常来探望,但每周都要打个视频电话倾诉思念之情。

养老院来了个机器人“新员工” 第 2 张

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老年人们正在和“裴裴”聊天。张娅 摄

“‘裴裴’取陪伴之意。”负责技术研发的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算法工程师向国徽介绍,研发团队结合人工智能、AI心理学等前沿技术,运用多模态情感大模型,在机器人身上构建了涵盖智能情感陪伴、数字素养提升、健康安全守护、娱乐休闲服务、生活辅助管理等5大模块的服务体系。

“机器人功能虽多,但情感陪伴是核心。”向国徽说,团队经过大量调研后发现,对于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来说,情感陪伴需求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因此给予老年人的“陪伴”不应只是物理上的存在,更要包含深层次的情感支持与互动。

83岁的杰爷爷是一名半失能老人,喜欢反反复复讲述年轻时的故事,“裴裴”会不厌其烦地提供反馈;另一位奶奶在老伴儿去世后难以入睡,“裴裴”也能敏锐洞察她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

养老院来了个机器人“新员工” 第 3 张

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老年人们正在体验“任我行”拍照功能。张娅 摄

“对于进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来说,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从而陷入自我封闭,需要进行适当干预。”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副院长刘敏说,尽管院内护理人员配比已经很高,仍无法时时刻刻满足每一个老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情感陪护机器人的优势在于能够为老人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陪伴。

除了情感陪伴功能,机器人还配备了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控老年人身体状况,包括心率、呼吸等关键指标,并通过长期监测老年人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及时预测心理危机及自我伤害风险,迅速向院方发送预警信息。

“养老机器人的价值不仅在于辅助老年人生活,更为院区老年人们提供了一个接触新技术的窗口,帮助他们融入数字社会发展。”刘敏说,“不少老年人主动来了解人形机器人、AI技术,我们也准备在老年大学开设更多技术普及课程。”

“养老机器人技术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通用具身智能技术的全面突破,全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在养老领域大有可为,我们期待科技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老年群体。”向国徽说。

(责任编辑:李耀五)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2024年09期
期刊试读
2024年09期

郑重声明:民商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9 民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9046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84号